2009年6月26日晚,王蜀云老师在云南易门举办了第一次赏识教育读书会,30余名家长兴致勃勃地赶来参加,表达了这些家长对赏识教育的认同、对王蜀云老师的信任以及对王老师付出的努力的认同。

    王蜀云老师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第十一期讲师班学员,在赏识教育推广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被中国赏识教育中心评选为2009年首届季度之星讲师。

          在这次读书会上,王蜀云老师现场了解了家长们对购买的赏识教育丛书阅读的情况,有三分之二的家长看完了套装中的书和光碟。王老师对这些家长表示了嘉许,她说:“恭喜你们在赏识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你们是我们易门的赏识教育先锋,您有福了、您的家庭有福了、您的孩子有福了。”王老师还用温婉的语气对尚未看完书和光盘的人们表示鼓励,她说:“同时我也要感谢还没看完或没看的朋友们,我知道你们把展现朗读才能的机会留给了我,把享受赏识带给你们惊喜的机会留到了今天。”她的话引起了人们会心的笑。

    王蜀云老师在读书会上用亲身体会与家长们交流心得,她以互动的方式与到会的家长们交流,引发了大家热烈的讨论。她运用深入浅出的方法,给大家讲解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比如,“先接纳,后升华”等。王老师说,赏识思维中有很多精华:“心口疼伤害人,心情好都是宝”。情绪对于人们处理问题时候的影响是很大的,她用杜甫的诗句作为例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感动的时候连花都会随之流泪,伤别离的时候,空中本来很美丽的飞鸟都会让我们内心感觉到受到了惊扰;心情不好的时候,喝凉水都觉塞牙,看啥都不顺眼;而心情好的时候,内心的包容量仿佛翻了数倍,原来看不惯的觉得可以理解了,原来觉得丑的竟然会变得美了。这些变化其实都和情绪有关。

    王老师说,人们的常态思维一般都是非黑既白的,认为事情不是好的就一定是坏的,不是坏的就一定是好的。事实上凡事都有两面,凡想都有两念。手心有多大,手背就有多大;事情不是只有好坏之分,一件事情里有好就有坏,有坏就有好。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如果只看到不好的一面心情自然烦躁,心情自然不好;如果想到其实还可以有另一种选择,但到事情好的一面,心也就平静了,静能生慧,随之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有了,这就是赏识理念中的精髓:“态度一变,问题不见;态度一变,方法无限;态度彻底改变,奇迹一定出现!”

    王老师还带领大家针对这些赏识教育进行练习,让家长们对赏识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

    读书会结束后,家长们意犹未尽,仍然三三两两在一起相互交流着,相约着下一次还要到读书会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