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的这一年,郭敬明似乎终于得到了成人世界的一丝谅解。在《小时代》的宣传期,他不厌其烦,坦坦荡荡地向媒体讲述自己的奋斗史和成功学。于是,人们都知道了他有5个助理,在上海有9套房子—这个以青春偶像姿态出现的作家,在成人世界中成功地完成了“商人”转型-而对商人来说,追名逐利再正确不过。
钱!钱!钱!郭敬明用无处不在的物质,来提醒人们他的成功。在电影《小时代》中,不用说女主角们的华服珠宝“震惊了美国媒体”,就连群众演员的300套校服也统统是burberry定制。人们质疑电影中浮夸的上流社会生活场景“不接地气“,殊不知,这正是以特衣食住行为蓝本,LV的背包,affair的外套、D& G的裤子,午餐前的甜点是极品燕窝,座驾是凯迪拉克和奔驰。
郭敬明最出名的公寓位于上海地价最贵—也许是全国最贵—的静安区,是汪精卫四姨太的旧宅,会客室四周都是名贵古董,Kenzo沙发与Hermes杯子遥相呼应,巴洛克式的硕大水晶灯晃得人眼花。他主办的party往往选在上海最隐秘奢华的场所,比如外滩的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原址,明星、模特、奥运冠军、房地产老板都是他的座上宾。
尽管对其“拜金主义“价值观的抨击甚嚣尘上,两部《小时代》仍斩获近8亿票房,连带着最世文化股价的飙升,将郭敬明的身家刷新至6.92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不仅把作家们远远甩在身后,就连许多一线明星也难望其相背。
他受之无愧:“为了工作我每天只睡3个小时,7年没有休过假,也没时间谈恋爱,你说我不成功谁成功?今天的这一切都是我应得的,我是个没有原罪的人。”至于那些抨击者,“把时间都浪费在骂人上。。。。你没钱活该!”
勤奋、拼搏、自律,冠以这样的前提,享乐主义也变得容易被原谅。“个人奋斗,成王败寇”,郭敬明不过是一面放大镜,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成功学。他显然也意识到了自己之于这个时代的意义,才敢如此赤裸裸地展示自己的欲望和野心,甚至口出狂言:“我就是当代的中国梦。”
这个梦始于上海。郭敬明始终记得初见时这座城市给他的冲击:飞机在晚上降落,一出地铁就是灯火辉煌的人民公园,与他度过整个童年灯火少年的四川小城自贡截然不同。他大二时参加一个活动,因没穿名牌而遭工作人员白眼的桥段被反复提及。那年他20岁,刚刚因《幻城》而成名。“耻辱”,郭敬明说,这种耻辱感把他的整个世界观摧毁了。归结原因,“自己没那么牛,别人才敢那么对你。”
欲望就是从那时开始升腾。他悟到了“弱肉强食”的城市丛林法则,“你只要在这个城市很成功,没有人care你来自哪里,别不会因为你是外地人去排外,排你是因为你的地位、收入、社会层级。”----这很残酷,但你不得不承认,它也很公平。郭敬明选择了一种上进的反击方式:“学懂他们的规则,然后玩死他们。”。
而今,郭敬明已经拥有了“不穿名牌”的资格。依然是LV的鞋,Gucci的裤子,他会下意识地避免露出那些大大的Logo—“我主要享受它们的质地。”他可以窝在那套Kenzo沙发里,轻描淡写来一句:“我不care。”甚至在微博上大大方方拿自己的身高开涮:“经过一夜奋战,咪咪勇敢地生出了一支篮球队,五个小崽子此刻正哇哇乱叫。包裹呢,其中第四只出生的老四啊,个头奇小,比其它的崽子小一倍,像只耗子。可怜的小四!……
除了身高,也没有人再敢轻视他。当被问及剧组中最常见的“欺生“生态时,他撇撇嘴,一下子笑了:“怎么可能。虽然我是新导演,但毕竟我是郭敬明。”只是,当他说起“这次我进影坛,一定会像当时我进文坛一样,震死他们。”时,你依然可以从他的脸上看到当初那个渴望被认可的小镇青年的影子---这才是郭敬明的原罪。在《小时代》图书扉页上,他早已为自己写下注脚:“让人们的爱恨,为你加冕。”
对话:
问:你为什么欣赏杨幂?
答:她内心里有一些小女孩儿的东西。
。。。
问:码字是一件辛苦事,今年你有了电影这个“性价比”更高的创作机会,为何还要再出般一本长篇小说?
答:写作是将作者的个人意志发挥到最大极限,自己拥有自己对一个世界,这种感觉难以言喻,我乐在其中。
问:有人说你的作品占据了中国文学的半壁江山,认同吗?
答:不认同。文学如此大一个范围,太多类型太多题材太多作家,百家争鸣,谁也不可能占据半壁江山。
问:在你看来,作品的市场能说明作者的地位吗?为什么?
答:这要分人看。有的作家就潜心与自己创作的世界,作品好不好卖,他完全不在乎,能坚持这种选择的作家也是很了不起的。而对于依靠写作来生活的作家而言,能不能畅销当然很重要。
问:“畅销书作家”、“成功商人”、“艺人”,这么多的头衔,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功是什么?
答:我希望我的生命能够尽可能地饱满厚重。
问:你怎么做到的?
答:花的时间和精力,比别人多。我真的很讨厌放假。讨厌“度假”这样的字眼。生命太短暂了,你的想法这么牛逼,但是你的肉体只能支撑你这么短暂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