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宽度
---记VIKA(唯凯)教育、生命动力课程及它的教练们
新西兰镜报特约记者 林芸
题记:或许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一定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为尊重个人隐私,本文除了唯凯教育的有关人员外,其余人士均为化名。特此声明。)
五月下旬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我接到李悦的电话,约我们周末跟他们家一起到HUNUA瀑布国家公园远足。虽然还是奥克兰的雨季,但天气预报说,这个周末将会是难得的晴天。我跟老公商量,他一听说李悦邀请,马上举双手赞成。他说,一家老小被捂在屋子里已经太长时间了,沤得都要长毛了。放下电话,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好久没有挪窝,还沉浸在刚才的电话里。我们和李悦家是十年前在Avondale自由市场买菜时认识的,两家情况差不多,孩子的年纪也很接近,当时奥克兰华人不多,遇到黄色脸孔都很亲切,于是便走得很近。我们两家经常一起出去旅游,好几个圣诞节,都是一起并车远行,几乎成了惯例。这几年,我们把北岛的每一个犄角旮旯都走遍了,就差南岛还没有去。但是打去年十月份以来,我们渐渐地与李悦家的联系少了许多。大多数时间都是我们给他们挂电话,他们却很少给我们主动联系,时间一长,就有点热脸贴人家冷腚的感觉,于是来往就少了。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俩闹冷战了,几乎到了要分手的地步,为了孩子才没有散,但是,两个人之间相敬如“冰”,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叫“独联体”,基本不干涉对方的任何事情,如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这个晚上李悦突然给我们打来电话约我们一起外出,语气非常亲热,让我有点感动,又有点意外。我都有点走神了,连老公在房间里叫我好几声都没听见。我跟他说起自己的感觉,他一副茫然的样子:“我没有觉得啊?”,整个一个没心没肺的东西。
陈柏林教练在第一期生命动力课堂上讲课
陈柏林(中排右四)、杨屹峰(中排左一)教练与第一期毕业学员合影
第二天一大早,李悦家的七座旅行车开到了我家院子。他老公从驾驶座上下来,帮我们把装满吃食的冷藏箱放进车后背。李悦一身浅色牛仔装,显得格外苗条、动感,我老公看得直了眼,夸张地对李悦老公何平说:“姓何的,你什么时候换老婆了!”李悦走过去挽住何平的手臂,说:“瞎了你的鱼泡眼!林芸,你的家法哪去了?你老公不收拾不行了!”
我们戏瘧着上路了。两个老公在前排吹起了他们好久没吹的大牛皮。我和李悦坐在中间一排的座位上,我们家儿子和李悦家的一儿一女挤在后座上,象几只小麻雀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林芸,怎么用这么怪的眼神看着我?”李悦透过太阳镜看着我满脸的疑惑说。
“你们之间发生什么了?”我相信李悦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没发生什么呀?”她有点揣着明白装糊涂,想蒙混过关。
“别跟老娘来这种里格楞,你刚才挽着何平的手臂,还有那个开心的样。不是装的吧?”
“别对我这么没信心好不好?这都是真的。”她摘下眼镜,直视着我。她看到我是真疑惑而不是假糊涂,接着说:“还记得一个月前,我告诉你,要去参加一个课程吗?我去了,当时我随口问了何平一句,说有一个跟卡耐基差不多的讲座,愿不愿意也去听听,他竟然答应了!于是我们俩都去了,就是因为参加了这个课程,才有了我们俩的今天!”
“是你说的那个生命动力课程吗?”我问。
“是的。我给你打电话说起这个课程的时候,刚参加完第一阶段的课,然后我接着参加了第二阶段课程。上个礼拜,何平也完成了第二阶段课。这不,刚有空约你们出去玩。”
“这是个什么课程,有这么神奇吗?”我记得,我和老公为他们的事也曾经苦口婆心,但是却毫无效果,弄得我们感觉有点象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你是知道的,我和何平差不多要闹崩了,是这个课程帮了我们,甚至可以说救了我们,这个课程好象就是专门为我们家定做的一样!我现在想起来后背都是汗,如果错过了这个课程,我真的不敢想今天我们是什么样。你和你老公也应该去上这个课,真的。”李悦握着我的手说,“其实,谁都应该去上这个课。”
李悦在奥克兰经营一家小有名气的物流公司,性格耿直、爽朗,颇有领导者气质,其实心性淳厚,蛮好相处,但是心气却挺高,要从她嘴里说出欣赏谁、夸奖谁的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车上,她如数家珍似的讲起了她上课的感受。她讲了一个故事,何平在上第二阶段课程的时候,做了一件如果不是参加这个课程恐怕一辈子也不会做的一件事情:他从课室里给她发了一个短信:“亲爱的,我爱你!如果我过去很少跟你说过这句话,那么现在我要把过去的时间找回来,对你说一千次,对你说一万回:我爱你!”收到短信,她跑到房间里,把头埋在枕头里,嚎啕大哭。刚说到这里,何平侧过头对李悦说:“老婆,给我留点面子好不好?那是在房间里发生的事情哦!”
李悦轰他:“去!女人的话,你偷听什么,好好给我们开车!”
我想对课程问得具体一些,她却说,不能说到课程的环节,那会剥夺我参加课程的体验机会。我不知道她是不是故意卖关子,但是却真的吊起了我的胃口。
那天回来后,我打开电脑,重新读了一遍李悦发给我的生命动力资料。有了李悦和何平活生生的例子,再来读那些文字,似乎不再那么艰涩了。但是资料毕竟比较简略,我想见见在做生命动力课程的教师,多了解一些课程的情况。李悦说,她可以陪我一起去。
两天后,李悦给我打来了电话,她说约好了下个星期五的晚上去见生命动力课程的讲师。
我和李悦如约驱车去到了东区,开进了一个修剪得很整齐的绿篱围着的院子。听到门铃声出来开门的是房子的男主人,很面善,好象在哪里见过。当李悦向他介绍我的时候,他说:“今天我们家后院的桉树上停了两只Tui鸟(新西兰的一种很有名的鸟,有点像八哥),叫得特别欢,原来是预告两位美丽的客人要到来。”这是一句客套话,但是用他那有磁性的男中音说出来,谁听了都觉得很舒服。当李悦介绍说,这就是生命动力课程的老师之一杨先生时,才突然想起,以前见过他。几年前一个著名的华人歌唱家在奥克兰的独唱音乐会是他主持的,还有好几次社区活动中也见过他,世界真小。
“杨老师,您好。”受到他的感染,我打招呼的口气轻松了许多。
杨屹峰教练在第3期生命动力课堂上讲课
“呵呵,不敢当,我不敢说自己是老师,顶多就是一个教练。”他笑着解释。李悦接口说:“对了,叫教练。学员也不是学生,是运动员。”我没怎么反应过来,就被让进了家。他们家还有一波别的客人,杨“教练”把我们让进了他的书房,里面已经有一个男子坐在电脑台上。他见到我们,便站起身来,微笑着说:“早听说李悦要带一个朋友过来聊天,真好,见到您很高兴。是不是新西兰的山好水好,天好地地好,很养人啊?男的女的都这么一个个俊朗、漂亮。”他的声音很好听。我说:“是不是做你们这一行的,都得有好的嗓音啊?”
“嗯,这怎么说呢?”他沉顿了一下,用手指着自己的心房说,“与其说要有好嗓音,还不如说,需要心音,心音比嗓音更重要。也就是说,用心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相互介绍了自己的名字,他叫陈柏林,是杨教练从中国邀请过来开展生命动力课程的教练。
“听李悦说,生命动力课程特别好,您和杨老师课讲得特别好,每一个学员都得到了很大的收获。李悦是个例子,我还听说,有的人上完课,马上给久未联系的国内的父母打了电话……”
“生命动力课程好这句话我同意,但我们课讲得好不好不是十分重要。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员朋友们自己通过课程打开了自己的本心,找到了自己心的家,才是让家庭变得和睦、事业做得更好、人际关系变得圆融的最主要因素。”
“您能谈谈您自己是怎样接触、了解这个课程,然后,如何成为这个课程的教练的吗?”我觉得,与其要他解释这个课程的内容,还不如请他讲述他自己的感受来得真实。
“几乎毫无例外的,每一个人接触这个课程都是很偶然的,我也一样。好几年前,一个生意上的伙伴上了这个课,回来就死拉活拽地要我一定也要去,为了给朋友面子,我才不得不去了。结果一上课,就爱上了。后来,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以及后来的教练技术班、大师班的学习,就开始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了。”
我问道:“怎么样理解这个课程呢?是成功励志课程?心理咨询课程?还是带着什么宗教色彩?”我并不是刁难,是确实不明白。
“呵呵,这个课程和任何宗教和政治毫不相关,有激励的作用但是不属于成功励志课程。准确说,生命动力是一个心态管理的课程。生命动力课堂是一个生活模拟舱,日常的生活在这里被浓缩成课程的环节,在这里,学员通过在参与这些环节过程中得到的体验,一方面,全方位地去看到自己在生活中的模式,哪些是行得通的、有效的,哪些是行不通的、无效的,从而去检视、调整,让生活真正圆融起来;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总是把手指指向别人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固有模式;还有,强化人们越来越缺失的责任和担当;最重要的是,通过课程,让人们重新去重视生命和人生的价值,重塑目标意识。一句话,生命动力课程,能够改变人们对于生命的观念,通过对价值意识的树立,让生命力、领导力得到极大提升,从而创造不凡人生。”陈柏林娓娓道来,仿佛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被深深吸引住了。我问道:
“这个课程,是从中国起源的吗?”
“这是个好问题。”陈柏林回答说,“这个课程起源于美国。二战后,由于社会经济低迷,美国社会出现了许多不安定因素,尤其是越战结束后,回到国内的许多士兵陷入愤怒、痛苦和孤独的情绪中,加上被歧视、失业,开始吸毒、酗酒,逐渐变得消极、颓废。为改变这种状况,恢复老兵们对生活的信心,美国政府组织哲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行为学、教育学等十几个学科的专家,进行攻关,取得了卓著成果。生命系列课程就是其中成果之一。如果说战后美国能够取得了快速、高效的发展,那么,这个课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对医治人们内心的创伤、激发人类的潜能、创造生命的价值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任何事件都是中立的,生命动力课程的核心,是探讨人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这些事件。是把自己扮演成受害者呢,还是去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源头,要想创造什么样的生活,人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生命获得什么样的价值,对自己、家庭乃至社会有能力做出多大的贡献,全在自己。”
杨屹峰教练(中右5)与第4期毕业学员合影
“十多年前,这个课程进入中国,首先进入北京大学人文学院的讲堂。最早的学员是中国大中企业的领导层,后来逐渐向社会扩展,对提高人们心理素质以及领导力、突破旧有模式,激发创造力,产生了极为显著的推动效应。”
“这么多的内容,人们听起来会不会很枯燥呢?”
“恰恰相反,所有的人们,参加完课程后,都说在生命动力课堂的时间是一生中过的最快的时间。因为我们采用的是互动式、分享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不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员在台下听,而是全身心参与、体验、实践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最大的优点,是一旦学习后,就会受用很长时间,打个比喻吧,就象学骑自行车。有谁是拿着一本书,去学习如何蹬腿、如何把握车龙头,手脚如何配合,然后学会骑车的?没有吧?都是自己骑上车,开始的时候,有人在后面扶着,七歪八扭,摔很多次跤,然后学会的。一旦学会骑了,熟练了,即使过了许多年没有骑,拿一辆自行车给你,你会不会骑?肯定会,是吧,最多是刚上车的时候需要适应一下,一会儿就自如了。这个课程也是一样。所以我们称之为体验式训练课程。”陈柏林在表述的过程中一直带着文静的微笑,配合着优雅的手势,看起来听起来都让人感觉很享受。
“陈老师,您是第一次来新西兰吧?以后您就一直在这里授课吗?”我脱口问道。
“我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我不可能一直呆在新西兰,呵呵,我即使想呆,新西兰政府也不让啊,我现在办理的是短期商务签证。我们在中国也还有一大摊事务,也要开展课程,以及相关的文化发展业务。去年,杨屹峰先生在中国工作期间,接触了生命动力课程,跟我一样,也爱上了它,参加完整个课程的学习后,他还花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上了教练技术课程,是一个好教练。他跟我商量,说新西兰的华人,移民来到异国他乡,虽然这里山清水秀,草碧树绿,云白天蓝,是人间一块仅剩的净土,但是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等原因,作为少数族裔,生活面是狭窄的,心理上是自卑的,情感上是脆弱的,生活压力是沉重的,情绪上是失落的,使得有些朋友比在国内的时候要面对更多的压力,比如夫妻问题、亲子问题、家庭问题、工作问题、种族问题等等,他们更需要这样的课程。于是我们就一起吧课程引进来了。新西兰的课程,主要导师还将是杨屹峰教练。以后,我会经常到这里来,杨教练也会去中国上课。我们VIKA教育是一个国际性教育培训机构,在国内还有陈华伟教练等培训导师团队,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中国、新西兰人群,还会拓展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陈柏林教练,几年的授课历程,在国内已经弟子三千。这一次新西兰之行,他开创了一个记录:在中国生命动力课程所有导师中,他是第一个把课程传播到海外的。”杨屹峰插话说。
见到了杨屹峰,我才知道他并不陌生。不仅面熟,连他的声音也是熟悉的。记得前一段时间,在AM936电台有一个播了一年多的《科技博览》的专栏节目,就是他主持的,当然他用的是艺名。我们之间没有机缘有过实质性接触,所以他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
在拜访VIKA之前,李悦就给我讲了一些关于杨屹峰的故事。其实他的经历也蛮曲折的。在中国,大学毕业后,曾经做过工程师、法官、公务员。移民新西兰以后,到果园当过工人,在餐馆里洗过碗,面包店里当过学徒,温室里种植过西红柿;后来还到到奥大上过学,自己从商开过店,在房地产开发公司当过销售经理,后来在某电子科技公司当总经理,2007年回中国上海工作,在某大公司担任行政总监、副总经理等高管职务。怎么也没想到,他会放弃 从商,毅然选择教育培训作为自己的职业。我小心翼翼地、旁敲侧击地问他是什么原因。
“做技术、从政、经商,折腾了几十年,才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做教学,而且是吃力未必讨好的培训。我自己也想不清楚为什么,只觉得这样有价值。有人问过我,干这玩意儿能挣钱么?我说不知道,真的不知道。看来我就是这样的劳碌命,没办法,只有认命了。”杨屹峰半开玩笑的说,“只有经历才有体验。我走过这个课程,所以我才有决心做了这样的选择。经过这一段对几期学员的培训,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定。走完课程全程的学员们都说,生命动力体验式课程是人生一堂不可或缺的课程。其实中外许多名人都上个这个课程,包括《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T.清崎,他说:几年前,我上了一个BE-DO-HAVE的培训班,我从中学到的知识帮助我获得了一生想要的东西。美国前总统也对这个课程做了这样的评价:这是一个成功人士和追求成功的人一生必须要上一次的课程。”
“二位老师,你们能对我这个门外汉介绍介绍,生命动力课程是怎样开展的呢?比如,多长时间,多少费用什么的。”其实这也是我的一些朋友想知道的“重要”内容。
杨屹峰笑了,他说,那我们请陈教练给你介绍吧。
“客气,那我就说说吧。”陈柏林清了清嗓子,“生命动力课程需要有音乐和灯光配合,所以对课堂要求比较严格,我们在新西兰选择一家宾馆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使用那里的多媒体实验室上课。课程呢,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们称为基础课。需时两天,共约三十个小时约的课程。通过导师授课、学员体验和分享等环节,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全方位检视自我的环境,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去发现自己的盲点,认识到阻碍自己发挥潜能的因素和固有模式。这一阶段的课程内容精炼、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犹如洗去多年沉积在心里的尘埃,对生命的价值产生醒觉,所以我们也称这个阶段为“醒觉”阶段。基础课是产生提升自我素质意识的理想课程,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训练。第二阶段是深进课,上完第一阶段基础课程后,可以选择进入第二阶段训练。这个阶段设置四天的课程。这个阶段是关于“蜕变”的,是为了深化第一阶段课程的认识,这个阶段爆发的能量很大,如同乘坐“过山车”,情绪会有较大幅度的起伏。在这个特定的环境里,每个参与者将会较全面、有效地洞悉自己的现实状况,进一步认清自我、拓展认识和行动的范畴,产生突破、蜕变意识,达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突破自我、激发潜能的目的,从而改善生命和生活品质。”
团训课程野外拓展环节教练与学员在一起
这时,一个国际电话找陈柏林,杨屹峰接上来说:“柏林,你去接电话,我来与林小姐交流。第三阶段叫LP,也就是生命、领导力实践课。通过第一、第二阶段的训练后,学员形成了一定的生命价值及动力意识,但是,还不算稳定。学员还可以选择进入第三阶段的实践课程。第三阶段的目的就是要将第一、第二阶段学到的理论放入实际生活中去实践,将生活和工作纳入规范管理。通过团队和导师的协作,帮助学员明晰方向、建立目标,制定关于事业、家庭、健康、人际等方面阶段性计划和方案,,通过达成这些目标,锻炼学员的行动力、判断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洞察能力、创造能力和承受能力,形成稳定的自我支持系统。”
生命动力领导力实践班学员在进行惊险的野外拓展项目15米高塔攀援
我接着问:“原谅我的直率,杨老师,不,杨教练(我们都笑了),听起来很好,看起来很美。但会不会仅此而已?最后价值的实现,是要靠市场的。您知道,在新西兰,要挣大钱不容易,要过普通的生活却不难,因为这里生活竞争并不激烈,所以人们逐渐习惯和适应了松散、闲淡的生活。怎么样才能让人们走进您的课堂呢?您觉得新西兰,尤其是华人群体,能支持这个课程的生存和发展吗?”
他沉吟了一会儿,神情有些凝重:“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生活中的人们,大多数觉得物质的财富才是重要的,很少有人愿意主动花钱学习心灵财富。所以,生活中成功者也只是少数。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质,只是有没有去开发。我们在中国看到,许多企业家参加课程后,企业的经营管理取得巨大改进,无论是企业经营效益还是员工管理,都上升了很大的台阶。许多家庭也变得和睦了。这些成果、价值的获得,实在是无价的。人们平时花钱去学技术、学技能,其实最应该学的首先是生命课程。 所以有人说,参加生命动力课程,将会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学习,最有价值的投资,从这里得到的收获将会让人一生受用无穷。我们在新西兰已经开了几期课了,学员们的收获很大,评价也非常高。我们有信心。”
“何况,VIKA在中国和新西兰都有运作,除了做教育培训,涉猎领域还包括文化发展、商品贸易,发展空间比较大。所以,几个方面同步发展,产生效益,相互形成支撑,最终支持到课程--套用您的话--生存和发展。”
从那次拜访以后,不觉间又过去了好几个月。我自己已经被“俘虏”参加了生命动力课程的学习。我用亲身的实践,深深体验到了陈柏林教练的那句话:“我们人类的寿命是有限度的,但是我们寿命的宽度却是没有限度的。我们或许没有办法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一定可以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也就是,提高我们生命的质量,实现我们生命的价值!”
在撰写本文的时候,根据杨教练的介绍,几个月的时间,VIKA在新西兰已经开办了四个基础课(一阶段)班,一次企业团训课程,两个深进课(二阶段)班,第一个LP班(三阶段)也已经毕业了。学员中,有著名企业老板、大机构高管、大企业工程师、博士、自雇者、地产经纪等。这个班,是陈柏林、杨屹峰、陈华伟三个教练在中国和新西兰通过现场授课、网络视频会议共同完成的。陈华伟教练在中国,从来没有见过学员们,可是,三个月的课程下来,凭借他严谨的作风,严格的态度,给予了学员们极大的教学支持,与学员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批学员是生命动力课程在新西兰结出的成果。生命动力课程对于他们来说,就象检测站,让他们看到了生命里可以提升的地方;也象加油站,让他们的生命引擎加注了无穷的动力。
杨屹峰教练(前中)与生命动力领导力实践班LP1毕业学员合影
在课程里,学员们流的泪比任何时候都多,笑得比任何时候都开心。每一个阶段的课程的最后,有一个感恩环节。昔日陌生的人们成了最好的朋友,他们相拥而泣,说着祝福的话语,每一个人手上都会被同学们系上许多代表感恩和祝福的蓝丝带。在这里,人们收获着学习的成果,体验着爱和被爱的幸福……
生命动力课程正在逐渐开展,就象一支火炬燃烧起来了,越多的人参与这个课程,就越会让更多的华人朋友们生活更加美满幸福,素质得到提升,从而让我们华人族群的社会形象和地位得到提高。到那时,生命动力的火种就燎原了。
最后,用一个故事作为本文的结束。
一个作家到一个人迹罕至的海滩去散步。那是个傍晚,海水已经退潮了,西垂的太阳慵懒地挂在远处海天相接的地方。这时,他看见,刚退潮的沙滩上,一个着白纱裙的小女孩在奔跑着,她一忽儿弯下腰,在沙滩上捡起什么,一忽儿快步跑到海边,用力的把手里的东西抛向海水。她来来回回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作家好奇地走到女孩身边,原来她是在捡起被退去的潮水留在沙滩上的海星,将它们送回海里去。海星的生命很脆弱,只要离开海水24小时,生命就会枯萎。作家说:孩子,整个海滩都是搁浅的海星,你能捡起几个呢?
小女孩没有停下来,她一边把海星抛回海里,一边回答说:“我能捡多少,就捡多少。”作家感动了,也跟着小女孩一起,把沙滩上的海星一个个捡起……
我突然悟到,生命动力课程的教练和学员们,不就是一群把海星送回生命之海的人吗?